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系统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尤其是银行、证券、保险、投资、融资、理财税收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各类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公司财务部门和政府部门从事金融业务和管理工作以及金融教育、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核心能力与就业面向
核心能力:掌握经济学、金融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现代金融业经营管理方法,具备较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主干学科基础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金融及社会经济领域问题的能力。
就业面向:主要面向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营业部,及其他金融机构、政府信用管理部门和一般工商企业,从事信贷、证券、金融投资咨询,期货交易、基金管理、证券会计等相关金融产品营销和服务工作。
三、社会人才需求
金融业是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每年对金融、投资专业人才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需求;随着前海自贸区的发展,本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四、学制
标准修业年限为3年
五、专业主干课程简介:
金融学
本课程主要论述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基本原理,注重以介绍金融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为主线,以货币资金运动、信用活动并与之密切联系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为载体,以货币政策和金融调控为主要手段,以深化金融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时序安排和逻辑联系,研究现代社会货币、信用、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本质、职能及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课程的重点是货币制度、商业银行、中央银行,难点是货币需求、货币政策调控。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本课程重点讲授商业银行各类主要业务以及这些业务的操作。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特殊的金融企业,如何通过科学的经营管理,以降低各类风险,并实现其经营目标与管理目标。同时,结合当前国内外各类银行业务的创新,使学生对商业银行当前业务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主要讲授的内容有:商业银行的形成与发展、资本金的筹措及其管理、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以及国际业务的经营管理、商业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绩效评估等。
国际金融学
国际金融是研究国际金融诸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不仅研究货币、资本在国际间的运动及相互联系,还包括国际金融领域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问题和改革趋势。 它是金融系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经济学院和全校的选修课程。上个世纪 90年代以来,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国际金融现象如国际货币危机等不断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因此《国际金融》这门课程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教育部有关的金融学教学教改研究课题和方案,都把《国际金融》列为金融学必修的课程。本课程内容涉及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市场、跨国公司、期权与期货等方面。
金融衍生工具
本课程主要介绍各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与应用,包括远期合约市场与应用、期货合约市场与应用、期权合约市场与应用、互换市场与应用等。在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目的方面,本课程将介绍如何应用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互换协议进行套期保值和投机;在应用对象方面,本课程将介绍如何在传统商品、利率、汇率、股票等领域应用各衍生金融工具转移价格风险和投机。风险的金融对策工具(财务型风险转移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保险与衍生品。学生通过学习保险学和本课程,可以完整掌握财务型风险转移技术。本课程偏重于套期保值技术(风险转移技术),本课程的难点是利率期货和期权的应用、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的应用等。本课程将通过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讲解套期保值原理。
投资学原理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投资学原理的基础,包括投资组合理论、资本市场均衡、以及投资组合管理等基本内容。投资组合理论主要介绍风险与收益测度、风险厌恶与资本配置、最优风险资产组合等;资本市场均衡主要涉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与风险收益多因素模型、有效市场假说等;投资组合管理主要包括投资组合业绩评价、投资的国际分散化以及积极型投资组合管理等理论。